作者:赵欣林
主分类:Pulsation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Kilkenny等人在搜寻有光变的白矮星候选体的时候偶然的发现了一类新的变星[1][2][3],他们将它称为:EC 14026 - 2647(首颗被发现的sdBVr)。他们发现这个系统是由一颗sdB星和一颗F型的伴星组成的双星系统。整个系统的光变是由sdB的脉动产生的。有很短的光变周期(稳定的主周期大概在144s,次周期在134s左右)以及很小的光变振幅(主周期下的振幅大概0.012mag,在次周期下的振幅大概为0.004mag)。
对于这类具有快速的光变周期(一般2-5分钟,最高有9分钟),小的光变振幅(mmag量级)的sdB[2][4],它们称为sdBVr(r指的是rapid)或者V361 Hya。sdBVr的脉动的脉动模式是p模式(pressure modes),其主要是受到离子化的铁族原子造成的不透明度所驱动的。
恒星类型:sdB星
光变来源:sdB星的脉动,根据周期长短可以分为sdBVr和lpsdbVs。
光变周期:在分钟的量级。大部分是集中在2到5分钟的区间,但是9分钟的sdBVr也被发现了。
光变振幅:光变振幅很小,在毫星等(mmag)的量级。
脉动来源:离子化的铁族原子造成的不透明度所驱动的。
脉动模式:p模(pressure modes)。
图1. sdBVr在赫罗图中的分布[5]
从图1可看到,sdBVr的有效温度比较高,大概在29000-36000K[4:1]。
根据Charpinet等人的研究[6],sdBVr的脉冲主要是受到离子化的铁族原子造成的不透明度所驱动的。并且可以通过低阶(l)和低级数(n)球谐函数的声学模型来进行描述。
sdBVr的原型体(第一例被发现的sdBVr):EC 14026 - 2647
周期:EC 14026 - 2647的周期有两个。一个是稳定的主周期,大概在144s左右,对应的光变振幅大约为0.012mag。另一个周期大约为134s,对应的振幅大约为0.0004mag。
系统:双星系统。由一颗sdBVr星+F型恒星组成。
图2. EC 14026 - 2647的光变曲线[1:1]
图3. EC 14026 - 2647的短时傅里叶变换
图4. EC 14026 - 2647的二维相位折叠图(g波段)
图5. EC 14026 - 2647的二维相位折叠图(r波段)
图6. EC 14026 - 2647的ZTF波段的折叠光变曲线以及对应的Lomb-Scargle频率 vs power图
由于光变数据的数量以及质量不够高,因此没有得到跟文章中相近的周期。
Kilkenny, D., Koen, C., O’Donoghue, D., & Stobie, R. S. 1997, MNRAS, 285, 6
Jeffery, C. S. 2005, Journal of Astrophysics and Astronomy, 26, 26
Charpinet, S., Fontaine, G., Brassard, P., et al. 1997, ApJL, 483, L12
Kilkenny, D., Koen, C., O’Donoghue, D., & Stobie, R. S. 1997, MNRAS, 285, 6 ↩︎ ↩︎
Kilkenny, D., Fontaine, G., Green, E. M., & Schuh, S. 2010, Information Bulletin on Variable Stars, 59 ↩︎
Jeffery, C. S. 2005, Journal of Astrophysics and Astronomy, 26, 26 ↩︎
Schuh, S., Huber, J., Green, E. M., et al. 2005, in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Conference Series, Vol. 334, 14th European Workshop on White Dwarfs, ed. D. Koester & S. Moehler, 5 ↩︎ ↩︎
Cousins A. W. J., Warren P. R., 1963, Mon. Notes Astron. Soc. South. Africa, 22, 65 ↩︎
Charpinet, S., Fontaine, G., Brassard, P., et al. 1997, ApJL, 483, L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