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倩
主分类:Rotation
具有可变强度的He I和Si III线和磁场。它们有时被称为氦变星。光变和磁场变化的周期(约1天)与旋转周期一致,而V中的振幅约为0.1等。SXARI类型变星的物理性质与ACV类型变星相似,但是表面有效温度更高,这些恒星是ACV变星的高温类似物。
SXARI——SX Arietis variables,白羊座SX型变星/磁Ap星(CP2)(mCP)/自转变星。
CP星通常被分为四个亚组(Preston 1974),其中CP2星为磁性Bp/Ap星。
mCP星因在其表面显示出化学元素的非均匀分布而著名,这导致了元素丰度增强的斑点和斑块的形成(Michaud等人,1981)。因此,作为旋转的结果,在许多CP2恒星的光谱和亮度中观察到了严格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被很好地描述为斜转子模型(Stibbs 1950)。表现出光度变化的CP2恒星在传统上被称为α2Canum Venaticorum(ACV)变星。
SXARI都是明亮的O或B型星,光谱类型为B0p-B9p,因为其自转产生的强大磁场引发约0.1等的星等变化。周期一般为几天,也有周期只有半天者。最亮的成员为4.27等的盾牌座α,变星总表(GCVS)中只列出了64颗白羊座SX型变星,比例只有0.15%。
mCP星在赫罗图上的区域分布图。CP2和CP4恒星分别用填充圆和开放圆表示。还显示了 EkstrÖm
et al. (2012)的恒星演化模型和 Bressan et al. (2012)的终龄主序(虚线)。图片来源:Netopil, Martin, et al.(2017)[1]
CP星的平均旋转速度比相同光谱类型的正常恒星要慢(e.g. Sargent 1964;Conti 1965;Slettebak 1970;Abt & Morrell 1995;Zorec & Royer 2012),而且这种差异并不是因为CP星是极点上看到的快速旋转(例如Wolff 1967;Preston 1970a)。因此,有人提出,慢速旋转(赤道速度< 120 km s-1;Murphy 2014)是化学特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例如Wolff 1968;Zorec & Royer 2012)。[1:1]
Shore & Adelman (1976)提到了56 Ari的自由体进动的可能性。他们的怀疑是基于不同时期恒星表面硅点的光谱研究。对观测到的变化的解释是基于这颗恒星的强磁场造成的非球形形状。岁差周期被预测为大约3年。Musielok(1988年)通过对UBV和uvbyβ光度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旋转周期每100年增加4秒。Adelman等人(2001)研究了这颗恒星从1952年到2000年的所有可能的变化。他们证实了旋转周期的增加,但速度大约为每100年2秒。作者指出,有证据表明第二个周期约为5年,归因于自转轴的前倾。
56 ARI的光变曲线[2]
KIC 8324268的光变曲线
KIC 8324268的光变曲线的频谱图。
Netopil M, Paunzen E, Hümmerich S,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otational properties of magnetic chemically peculiar stars[J].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17, 468(3): 2745-2756. ↩︎ ↩︎
Pyper D M, Adelman S J. Light Curve Changes and Possible Precession in mCP Stars[J].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2021, 133(1026): 084203. ↩︎